&esp;&esp;这芜菁种子,自然是宋管事后来带人补种的。
&esp;&esp;听南山那头来报,芜菁条播下地之后,约莫等过半月,农人们便开始进行间苗了。今年的地力尤其好,芜菁真叶长得旺,宋英成便按照兕子的提前吩咐,留下三片真叶,株距保持在一寸半左右(5厘米)。
&esp;&esp;胡萝卜果真不再受到菜粉蝶和小菜蛾的侵害!
&esp;&esp;等到芜菁的真叶开始膨大了,宋管事再进行第二次间苗,将株距改为三寸。
&esp;&esp;这回,兕子她们才落脚九成宫,南山的
&esp;&esp;芜菁叶子就长得差不多。宋英成特意派人送来一些,以供皇室食用。
&esp;&esp;“翁翁要是馋了,可得忍住,兕子的胡萝卜要到八月底才能熟呢!”
&esp;&esp;太上皇听着小兕子念念叨叨,说完了芜菁和胡萝卜,又开始炫耀春季里种下的番茄。
&esp;&esp;“这回天暖和了,番茄就不用种在暖房里头,是在外头田区的。翁翁尝着好不好吃?”
&esp;&esp;太上皇连忙拍掌夸赞:“好吃!我们兕子种出来的菜,翁翁都爱吃!”
&esp;&esp;兕子听到答复,志得意满地扬起下巴:“等到七月气温合适了,宋管事还会带人种下新一茬的胡萝卜和番茄。保证叫老李出征管够!”
&esp;&esp;胡萝卜成熟需要百十天,到时候正巧赶在腊月之前丰收,兕子打算都给李靖带去。
&esp;&esp;太上皇没想到,小孙女前脚还这般娇憨地求夸赞,小嘚瑟,后脚便能像个顶天立地的大人一般,说出为国为民之言。
&esp;&esp;他忽然倍感欣慰,有些期待这个孩子的未来。
&esp;&esp;李渊是老了,可他李家后人青出于蓝胜于蓝。
&esp;&esp;爷孙俩正各自在心中感慨着,窗下忽然传来一声嗤笑。兕子转头望去,原来是讨人嫌的青雀跑过来蹭饭了。
&esp;&esp;小萝莉扯着嘴巴做个鬼脸:“耶耶命你跟我种田,才忙活几日你就跑了,今天丰收了就想蹭吃蹭喝,没门儿!”
&esp;&esp;青雀近来瘦了不少,人都精神了,哂笑道:“那不是你为了拉拢代国公他们,故意不带上我吗?休想在阿耶阿娘面前告黑状。”
&esp;&esp;兕子没听懂青雀话里的意思,太上皇却看得分明。
&esp;&esp;比起储君李承乾,老人家一向更疼爱这个白白胖胖、才华横溢的嫡次孙。可今日看来,是他与二郎一再纵容,才会叫青雀起了不该有的念头。
&esp;&esp;有些时候,一念之差便生怨怼。
&esp;&esp;说起来,李世民也不是李渊的嫡长子。或多或少因为这一点,李二陛下才会对青雀宽厚有加,期许有加。
&esp;&esp;可这些偏爱,最终都是有条件的,并不能成为青雀踏上权位之争的砝码。
&esp;&esp;太上皇忍不住想:青雀这孩子,真的看明白了这一点吗?
&esp;&esp;他摇摇头,斥道:“兕子此番的功劳,你们兄弟三个凑一起都不够看,还敢当着阿翁的面拈酸吃醋,有个为人兄长的样子吗?”
&esp;&esp;李泰自小受尽宠爱,几乎没有被人说重话的时候。
&esp;&esp;听到一向和颜悦色的阿翁如此重话,李泰红了耳朵,垂眸有些闷闷道:“是,青雀知错。”
&esp;&esp;太上皇:“进来吧,我有话与你说。”
&esp;&esp;他又笑吟吟对兕子道:“阿翁在后园里头养了不少新玩意,叫阿福引你去招猫逗狗、捉小鸭、扑蝴蝶,如何?”
&esp;&esp;兕子多机灵呀,一眼看出来太上皇似乎要狠狠地教训青雀了。
&esp;&esp;她连忙起身,给递了书案前的戒尺,一溜烟儿退出好几步:“翁翁,你慢慢打,青雀皮糙肉厚,别疼着手。”
&esp;&esp;青雀咬牙切齿:“……”
&esp;&esp;太上皇面色淡淡,等着兕子走远后,将戒尺握在手中扇了扇:“杜楚客从蒲州刺史升上来,做过你王府的长史,如今又任了工部尚书,可见有几分他亡兄的本事。”
&esp;&esp;“我只问一句,若朝中再多出几个杜楚客这样的,愿为你马前卒,赴汤蹈火,你待如何?”
&esp;&esp;十六岁的李泰笑容微僵,面上血色尽褪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兕子并不知晓,翁翁与青雀到底说了些什么。只是青雀离开寝殿的时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