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李瑄话语隐晦又有深意,并向李适之说道。
&esp;&esp;“杨九,念我们同僚一场。我会向陛下求情,只你一人死,家人充为奴婢。”
&esp;&esp;父子俩一唱一和,李适之又去充好人。
&esp;&esp;“相公饶命啊!求您放过我,不要告诉圣人,以后我必唯您马首是瞻。”
&esp;&esp;杨璹心态崩溃,他跪在李适之面前,抱住李适之的大腿,苦苦哀求。
&esp;&esp;不说他可能泄露的秘密,和他贪污腐败的事情。
&esp;&esp;只是泄露李林甫大计一条,李林甫就不可能放过他。
&esp;&esp;李林甫在偃月堂中绞尽脑汁,才想出这个阴险歹毒的计策,现在却被他酒后吐露。
&esp;&esp;他还有活路吗?
&esp;&esp;现在唯有投靠李适之,以保全自己,保全家人。
&esp;&esp;“这条歹计出自李林甫吧!如此向我痛下杀手,我能忍吗?如果杨九你能想出对付李林甫的计谋,你梦中的话,我会烂在肚子里,既往不咎!”
&esp;&esp;李适之言语一转,格外开恩。
&esp;&esp;“下官有江南诸道采访使贿赂吏部官吏的证据。”
&esp;&esp;抓住救命稻草,杨璹将他所知道的事情说出来,纳出投名状。
&esp;&esp;“有没有贿赂李林甫的证据?”李适之问杨璹。
&esp;&esp;“右相老奸巨猾,圣人又赏赐重大,下官也不知右相是否受贿。只知道江南的几个采访使,都是右相推荐。”
&esp;&esp;杨璹担惊受怕地说道。
&esp;&esp;“父亲,李林甫兼任吏部尚书,又提拔江南诸道采访使,有这一点就够他喝一壶了。”
&esp;&esp;李瑄向李适之耳语。
&esp;&esp;前世李适之彻底失势,就是因为兵部诸多官吏行贿事件。
&esp;&esp;史书上认为那纯粹是李林甫大兴冤狱,屈打成招。
&esp;&esp;现在李瑄的机会来了,他请李适之将罗钳吉网加在吏部和诸采访使身上。
&esp;&esp;如果办成铁案,李林甫不死也得脱层皮。
&esp;&esp;第87章 攻击李林甫
&esp;&esp;“吏部官吏和江南诸道采访使的哪些证据在你手中?”
&esp;&esp;李适之要确认能否重击吏部。
&esp;&esp;吏部为六部之首,李林甫兼吏部尚书,让其羽翼更丰满。
&esp;&esp;和上次萧炅事件不同,属下出问题,李林甫难辞其咎。
&esp;&esp;“江南诸道采访使在地方所获得的珍宝会放在长安城外的庄园中,每年末,吏部官吏就会在庄园内分赃。”
&esp;&esp;杨璹向李适之回答道。
&esp;&esp;看样子分赃时没少他。
&esp;&esp;“这么说今年已经分赃完毕?”
&esp;&esp;李适之皱眉。
&esp;&esp;无法人赃俱获,一年时间什么变数都可能发生。
&esp;&esp;“是的……”
&esp;&esp;杨璹回答道。
&esp;&esp;“你知道有哪些官吏参与分赃吗?”
&esp;&esp;李瑄向杨璹问道。
&esp;&esp;“知道一部分!其中还有大理寺的官吏。”
&esp;&esp;杨璹点头回答。
&esp;&esp;由于采访使监察地方官吏。
&esp;&esp;而地方管理的考核、升迁,归吏部。
&esp;&esp;通过采访使牵线搭桥,吏部对地方官吏进行“宽松”的考核,升迁的时候也更容易。
&esp;&esp;杨璹等大理寺官吏被牵连其中,是因为采访使还可以检查刑狱,如果有冤假错案,需要大理寺去摆平。
&esp;&esp;唐代的死刑,必须由大理寺复查审批,下发地方,才能执行。
&esp;&esp;但地方上豪强与官吏制造冤狱,往往不按照规矩行事。
&esp;&esp;而刑部在盛唐的时候权势大削,如果不加特权,连七品以上官吏,都不能审理。
&esp;&esp;刑部尚书韦坚之所以有入相之势,是因为身兼多个使职,加重权势!
&esp;&esp;“父亲,立刻联系刑部韦尚书,入宫禀告圣人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