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子,并许诺只要挡住五天时间,他们可以弃军而逃,回范阳后封他们为亲王。
&esp;&esp;安忠臣是真心为安禄山争取时间,但张忠志虽是安禄山义子,心中很是不痛快。
&esp;&esp;但他不敢抗命,否则安禄山一定会杀死他。
&esp;&esp;安禄山给安忠臣、张忠志一万范阳精兵,以及三万五千新兵,让他到函谷关,务必抵挡唐军五日以上。
&esp;&esp;那些新兵对安禄山来说是拖累,索性全部留下阻挡唐军。
&esp;&esp;安禄山所言的函谷关,为汉函谷关,在新安县的东面,离洛阳城只有数十里路。
&esp;&esp;汉函谷关的关城和阙台虽已被破坏,但还是一处险要的地方。也是最合适阻拦唐军进入洛阳的位置。
&esp;&esp;安禄山又向李归仁、孙孝哲下达死命令,让他们率领曳落河,同罗、靺鞨等精骑作为先锋,务必在短时间内击溃荥阳方向的唐军。
&esp;&esp;绝不能阻碍大军渡河至河北。
&esp;&esp;在安禄山看来,东面的唐军,远远没有西面的唐军精锐。
&esp;&esp;他的精兵击溃郭子仪应不在话下。
&esp;&esp;一切都安排好后,安禄山舍弃洛阳诸多粮草,只是让禁军随意收拾一下仓库中的金银珠宝,携少量粮食,乘战车仓皇出洛阳城。
&esp;&esp;平日里爱惜的宝物,多来不及收拾被舍弃。
&esp;&esp;宫中的美女、皇妃,也多被禁军带走。
&esp;&esp;“我安禄山起于卑微,多次险象环生。经历大起大落。现只是暂时的低谷,我一定会再回来!”
&esp;&esp;出紫薇宫的时候,安禄山又看一眼高耸入云的明堂,他终究没有将明堂烧毁,幻想着有朝一日,还能卷土重来,再登到明堂上看轻歌曼舞。
&esp;&esp;不过安禄山临走前纵容士兵抢夺洛阳城。
&esp;&esp;哪怕是向安禄山贡献的富商、豪强都不免丧于燕军之手。
&esp;&esp;被抢走的金银珠宝、数不胜数。
&esp;&esp;平民百姓也被殃及。
&esp;&esp;之前安禄山定都洛阳,为维护自己的形象,强令士卒不准在洛阳胡作非为。
&esp;&esp;但现在要逃命,富庶的洛阳城,就成了燕军发泄兽欲的地方。
&esp;&esp;只是唐军步步紧逼,留给燕军的时间太短。
&esp;&esp;天黑之前,大军必须出城,否则不再管。
&esp;&esp;掉队的燕军,会被愤怒的洛阳百姓撕成碎片。
&esp;&esp;使得燕军专门瞅准贵族、富强居住的区域劫掠,大部分百姓免受灾难。
&esp;&esp;即便如此,洛阳城也有数百人丧命,还有数以千计贵族女眷、皇妃、奴婢、宫女被随军带走。
&esp;&esp;燕军经过一系列的劫掠后,个个都富得流油,每个士卒的盔甲内都藏着鼓鼓的金银珠宝。
&esp;&esp;那些丝绸、钱币,都属于卑微之物,因体积、重量太大,被燕军丢弃。
&esp;&esp;安禄山对人心的把控,也不到位。
&esp;&esp;他将三万五千多名非嫡系的新兵留给张忠志和安忠臣,但他们逃跑的消息人尽皆知。
&esp;&esp;大厦将倾,一些投机的混混无赖,怎可能用命为他们断后路?
&esp;&esp;而且这些混混无赖也趁机抢了不少金银珠宝,找个地方隐姓埋名,也可以富贵。
&esp;&esp;在张忠志、安忠臣率领兵马到汉函谷关驻守的时候,新兵成群结队地逃亡。
&esp;&esp;如果是逃亡,张忠志还能杀鸡儆猴,但现在根本顶不住。
&esp;&esp;脾气暴躁的安忠臣杀了数十人,也难以阻挡新兵逃窜。
&esp;&esp;最终新兵像是商议好似的,三万多新兵一哄而散,向四面八方跑。
&esp;&esp;树倒猢狲散,没有人相信安禄山还会胜利。
&esp;&esp;范阳士卒视而不见,凭借张忠志和安忠臣可抓不住几个人。
&esp;&esp;张忠志只能叹一口气,随他们去吧!
&esp;&esp;这种情况,新兵反而会拖累范阳兵战斗。
&esp;&esp;此时范阳士卒士气低迷到极点,军中一片颓废。
&esp;&esp;他们队伍散漫,有的士卒将长矛拖在地上走。而且行军速度极慢,步履维艰。
&esp;&esp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