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向叶秋开口:“青莲论道,事关大苍文道底蕴,王成年大儒之诗道造诣,大苍何人不知?每次论及诗词,均是口吐芬芳,金莲遍地,该当登台!”
&esp;&esp;听到“口吐芬芳”这个词儿时,林苏不禁宛尔,但他也知道,很多词儿都被现代人给玩坏了,口吐芬芳在这个时代,不是骂人的话,而是很生动的形容词——论道之时,论到妙境,是真的能够唇齿生香、口吐芬芳。
&esp;&esp;向叶秋如果毛遂自荐,或许有些拉不下脸,但推荐别人,却是理直气壮,哪怕这个“别人”也是他贡院的自己人。
&esp;&esp;他这一推荐,别人如何反对,一齐点头认可,王成年的实力也是摆在那里的,当日摘星楼论词道,四十州会元到了一半就是明证。
&esp;&esp;第366章 镇北王府的消息
&esp;&esp;王成年站起,四方答谢:“老朽才疏学浅,本不够资格登台,但为国而战,亦是义不容辞,老朽愿抛砖引玉,以诗词之‘变道’,小论一番!”
&esp;&esp;“好!”魏心余点头:“久闻王先生潜心钻研诗词之变道,我等诚心受教之……还有何人?”
&esp;&esp;翰林院王君玉站起:“白鹿书院怀素先生于经史素有大才,本人推荐杨先生。”
&esp;&esp;别人还没有开口,杨怀素先站出来开口了,双手连摇:“不可不可!怀素与君玉先生一月之前青蒿古阁夜论经史,君玉先生经史之造诣,胜怀素十倍,令人叹为观止!怀素真诚推荐君玉先生登台论‘史’!”
&esp;&esp;两人你推荐我,我推荐你,众人面面相觑。王君玉推荐杨怀素,推荐的偏偏是他自己所擅长的史,而杨怀素反过来推荐王君玉,这么一操弄,林苏觉得很像是唱双簧。
&esp;&esp;魏心余看众人都没发言,作出决断:“怀素擅文,君玉擅史,两位均是大苍文道之高峰,实在难分伯仲,既然是论史,就请君玉先生登台吧!”
&esp;&esp;王君玉长身而拜:“君玉谢首座,谢各位同僚,既然已作决断,却之不恭,必当不负众望。”
&esp;&esp;两个定下了!
&esp;&esp;还有最后一个……
&esp;&esp;魏心余先开口了:“还有最后一个名额,大家且先听本座一言!文道之盛,不仅在于底蕴深厚,更在于后继有人,登台论道第三人,前辈们让一让,好歹让九国十三州之人,见一见我们大苍的后起之秀吧。”
&esp;&esp;这话一出,林苏心头猛地一跳。
&esp;&esp;难道说,自己猜错了?
&esp;&esp;魏心余居然会给他机会?
&esp;&esp;其余众人面面相觑,什么意思?真的要将机会给到林苏?这跟朝中大佬、陛下的意思不符啊,那些大佬真正的目的,只是将林苏带到南阳古国,让他迎接诗圣圣家、画圣圣家、大隅高手的明着踩、暗地里杀,可没说真的让他扬名天下。
&esp;&esp;魏心余目光扫过林苏,微微一笑:“白鹿书院算系教授谢云,千机算术独步天下,算道上的造诣之深,大苍众所知闻,现在是时候,让九国十三州的人,也见识一番了。”
&esp;&esp;这话一出,林苏一脚踏空,不是推荐他,而是推荐谢云——团队中后起之秀,可不止他一人,谢云也是!
&esp;&esp;众人则是大喜过望,纷纷认同!
&esp;&esp;只要不是林苏,他们全都认!
&esp;&esp;谢云站了起来,激动得满脸通红,谢首座,谢各位前辈……
&esp;&esp;目光无意间滑过林苏,林苏微笑面对。
&esp;&esp;“首轮论道名单已定,三位务请精心准备,其余人众,自去休息吧。”
&esp;&esp;林苏起身,恭送首座离场。
&esp;&esp;其余人也相继离场,林苏最后一个出门,跟着那个稚气未脱的小侍女来到属于他的休息室。
&esp;&esp;每个参会人员休息室都是单间,而且都极其考究,有书房有院落甚至还有一座小红亭,还有至少一个专用侍女。
&esp;&esp;林苏在休息室中转了一圈,来到了窗台,透过窗户看出去,是一面大湖,湖中烟波浩渺,湖边垂柳悠然,这个时节,柳条绽放了新绿,晶莹剔透。
&esp;&esp;一杯茶默默地递到他的手边。
&esp;&esp;林苏接过茶杯,向小侍女微微一笑,道谢。
&esp;&esp;小侍女退到了旁边,但一双妙目还是未离林苏的脸,林苏虽然没有侧身,却能感觉到这道眼神,还有她欲言又止的小嘴……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