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称。”姜鹿溪道。
&esp;&esp;孙莹闻言明白了,她拍了拍脑袋,道:“这个出题的人好会坑人啊,这前面的春风原来是个假象,要是不知道梨花是雪花的,岂不是被骗过去了?”
&esp;&esp;“那鹿溪你都明白了,为什么还会思考那么久没有选择?”孙莹不解地问道。
&esp;&esp;“这题还有令我不解的地方。”姜鹿溪道。
&esp;&esp;“什么地方啊?”孙莹问道。
&esp;&esp;“岑参的这首诗我是背过的,前面一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,古代的季节是按照农历去算的,而农历的八月,是秋季。”姜鹿溪道。
&esp;&esp;她知道这首诗描写的肯定不是春天,但是在冬天跟秋天中犯了难。
&esp;&esp;要说是冬天,但作者偏偏在前面写了八月,八月又是秋天的季节。
&esp;&esp;孙莹:“……”
&esp;&esp;孙莹总算是知道姜鹿溪为什么会在这一题上卡那么久了。
&esp;&esp;如果是像她这样看到第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就觉得是春风的,肯定不会卡住,如果是知道梨花是雪花的,在看到后面那句千树万树梨花开,肯定也不会卡住,偏偏姜鹿溪整首诗都记得,这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八月,确实是秋天啊!
&esp;&esp;“要不问问程行?他应该是知道的。”孙莹说道。
&esp;&esp;姜鹿溪愣了愣,然后摇了摇头。
&esp;&esp;其实程行问了他那么多次问题,她问一次程行也是没有关系的。
&esp;&esp;但关键的是,她刚刚才说过不会问程行问题,不会去搭理他的。
&esp;&esp;程行也没有想过,这才只是刚过去一会儿,姜鹿溪竟然真的遇到不会的难题了,刚刚姜鹿溪对着一道题迟迟没有落笔的事情程行也注意到了。
&esp;&esp;因此他认真听,也就听到了姜鹿溪跟孙莹的谈话。
&esp;&esp;跟姜鹿溪,程行没有什么好斤斤计较的。
&esp;&esp;而且同样的题,下次月考的时候好像就能考到,其中有一道比较难的题,前世他跟姜鹿溪都做错了。
&esp;&esp;于是他声音提高了一些,对着坐在右边的一个男生笑着说道:“陈伟,你知道古代的诗词中,南风东风北风跟西风分别都代表着哪个季节吗?”
&esp;&esp;“北风应该是冬天,其它的我就不知道了。”陈伟说道。
&esp;&esp;“嗯。”程行点了点头,笑道:“在先秦的时候,有一部著名的著作叫《鹖冠子》,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以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,来判断季节,就是出自《鹖冠子》。斗柄指东,天下皆春。斗柄指南,天下皆夏。斗柄指西,天下皆秋。斗柄指北,天下皆冬。所以,在古代的诗词文章中,只要是东风基本上就代表着春天,只要是南风基本上就代表着夏天,西风是秋天,北风是冬天。”
&esp;&esp;“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,这里的东风就是春天,还有儿童放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,也是如此。而古道西风瘦马,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的西风,就是秋。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,就是夏,南风知我意,吹梦到西洲,也是夏天,至于描写冬天的北风,就太多了。”
&esp;&esp;“而在这些用诗词描述季节的作品中,有一句诗,是许多人很容易犯错的,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句诗词。”程行道。
&esp;&esp;而在程行提高声音讲述这些东西的时候。
&esp;&esp;旁边许多本来还在做题的学生,也都放下了笔认真听讲了起来。
&esp;&esp;因为在东南西北风对应着古代诗词里的各个季节这个知识里,哪怕是郑华,也都没有给他们详细的讲解过,基本上都是学到哪首诗词时,才会详细讲解里面的意思,但如果考到课本之外的诗词,岂不是就不会了?
&esp;&esp;因此听的都很用心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第164章 我是姜鹿溪的狗
&esp;&esp;程行正想继续去讲。
&esp;&esp;郑华不知道何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。
&esp;&esp;他对着程行道:“在下面讲听到的人太少了,上台给大家重新讲讲。”
&esp;&esp;程行没想到老班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。
&esp;&esp;本来他只是想将这些讲给姜鹿溪听的。
&esp;&esp;因为这的确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知识点。
&esp;&esp
好版主